找到相关内容2745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万金川:《中观论颂·24.7》在解读上的几个问题(2)

    不曾依某款某款来解读某一复合词,便强行阉割某款的可能性  (试想在清辨之前的中论注释家,何曾有 "parama-artha" 的  三义?而清辨的三义之说, 在何种意义下方可称为是「创见」  呢?或许...一词, 以及藏译 "gnod pa byed pa" 一语并不是  依反身受动态的形式来解读 "vihanyase" 此一梵文原语  的语态。  页204  就这一点来说,月称与其它的中论注释家显然并...

    万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573947.html
  • 佛教哲学与京都学派: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

    龙树的《中论》里,他把空与中道都归到真谛,假是俗谛。龙树的那套真理观是二谛系统,不是智顗所发展出来的三谛系统。所谓二谛就是真谛与俗谛,真谛就是空,俗谛就是假名,而龙树提出那个中道就是用来补充“空”的...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973952.html
  • 基本哲学问题——试论牟宗三哲学的儒佛会通

    问题是一内在存有论,即在实体学问题意识上的个别存在物中论究其存在范畴学的存有论,牟先生复予之一「执的存有论」之称说,以此对比于中国哲学的无执的存有论之说,这是就着康德的现象与物自身之存在学的区别而为的...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073960.html
  •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

    不能成立的,且对此四点立  说,一一加以提出辩驳,尤其针对地论师所持的心具一  切法与摄论师所持的缘具一切法的观点加以驳斥,乃至  引用龙树《中论》中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生  ,不无因生为左证...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2874002.html
  •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2)

    彼此有矛盾、冲突之处,则以《中论》作为抉择法义的依据,故不同于学界所了解的四《阿含》。智旭则沿用净影慧远的观点,认为三藏教应“有通有别”,“通”指大、小二乘;“别”指小乘。智旭私淑天台教观,而不会局限...

    正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974442.html
  • 四法印讲记(八)

    贪恋、追求、恐惧等一切迷乱止息的对治法。 不仅如此,对于寻找甚深中观见的人来说,通达诸行无常也是何时也不可缺少,是建立中观见的基础。 在《中论》等的许多中观论典当中讲,万事万物是刹那灭的...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19133874475.html
  • “学”、“证”之间——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

    .W.Huntington)在其初期中观学与月称《入中论》的研究中将西方中观学的诠释分为三个阶段:虚无主义的诠释,绝对主义的诠释,与语言分析的诠释,并以后期维特根斯坦与新实用主义为自身立说的根据。 ...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474754.html
  •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唯识宗就没有中观宗看得彻底,中观宗的应成派与自续派的讲法又有所不同。世亲菩萨的《三论玄义》就是讲般若理。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都是讲空理的。《百论》有一百个论,是总结三论讲空的道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3376148.html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南印度沙满多人,婆罗门出身。是中观具缘派僧人,曾主持那澜陀寺,编集有龙树的《中论注》、提婆的《四百论注》等〗,以“二轮马拉战车七支”做了一番有趣的分析。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二轮战车了,所以就用汽车...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0876305.html
  • 唐君毅的宗教融合思想

    不存在著相对应的我与非我之确定不变的固定性质。[[35]]唐君毅接著以大乘般若宗的真空妙有二谛观与中论之八不中道思想与唯识论的“万法唯识”、“我法皆空”来解释佛教对于破除因果关系的多层洞见,作为佛教...非我的种种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唐君毅接著以大乘般若宗的真空妙有二谛观与中论之八不中道思想与唯识论的“万法唯识”、“我法皆空”来解释佛教对于破除因果关系的多层洞见,并指出完全又无限的上帝作为一切存有者...

    陈振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75777110.html